田家少閑月,五月人倍忙。
夜來南風起,小麥覆隴黃。
婦姑荷簞食,童稚攜壺漿,
相隨餉田去,丁壯在南岡。
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,
力盡不知熱,但惜夏日長。
復有貧婦人,抱子在其旁,
右手秉遺穗,左臂懸敝筐。
聽其相顧言,聞者為悲傷。
家田輸稅盡,拾此充饑腸。
今我何功德?曾不事農桑。
吏祿三百石,歲晏有余糧,
念此私自愧,盡日不能忘。
田家少閑月,五月人倍忙。
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,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。
夜來南風起,小麥覆隴黃。
夜里刮起了南風,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。
婦姑荷簞食,童稚攜壺漿,
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,兒童手提壺裝的水。
相隨餉田去,丁壯在南岡。
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,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。
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。
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,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。
力盡不知熱,但惜夏日長。
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,只是珍惜夏日天長。
復有貧婦人,抱子在其旁,
又見一位貧苦婦女,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。
右手秉遺穗,左臂懸敝筐。
右手拿著撿的麥穗,左臂掛著一個破筐。
聽其相顧言,聞者為悲傷。
聽她望著別人說話,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。
家田輸稅盡,拾此充饑腸。
因為繳租納稅,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,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。
今我何功德?曾不事農桑。
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,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。
吏祿三百石,歲晏有余糧,
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,到了年底還有余糧。
念此私自愧,盡日不能忘。
想到這些暗自慚愧,整日整夜念念不忘。
參考資料:
1、陳友琴等白居易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8:15-17
2、吳大奎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:巴蜀書社,1991:113-116
3、于海娣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:中國華僑出版社,2010:358
4、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:長春出版社,2010:492-494
田家少閑月,五月人倍忙。
夜來南風起,小麥覆(fù)隴(lǒng)黃。
覆隴黃: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。覆:蓋。隴:同“壟”,這里指農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,這里泛指麥地。
婦姑荷(hè)簞(dān)食,童稚(zhì)攜壺漿(jiāng),
婦姑:媳婦和婆婆,這里泛指婦女。荷簞食:用竹籃盛的飯。荷:背負,肩擔。簞食:裝在簞笥里的飯食?!蹲髠鳌ば辍罚骸岸鵀橹勈撑c肉,寘諸橐以與之?!蓖蓴y壺漿: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。漿: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,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。
相隨餉(xiǎng)田去,丁壯在南岡(gāng)。
餉田: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。丁壯:青壯年男子。南岡:地名。
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。
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: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,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。
力盡不知熱,但惜夏日長。
但:只。惜:盼望。
復有貧婦人,抱子在其旁,
其: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。傍:同“旁”。
右手秉(bǐng)遺穗,左臂懸敝(bì)筐。
秉遺穗: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。秉,拿著。遺穗,指收獲農作物后遺落在田的麥穗。懸:挎著。敝筐:破籃子。
聽其相顧言,聞者為(wèi)悲傷。
相顧言:互相看著訴說。顧:視,看。聞者:白居易自指。為悲傷:為之悲傷(省略“之”)。
家田輸稅(shuì)盡,拾此充饑腸。
輸稅:繳納租稅。輸,送達,引申為繳納,獻納。
今我何功德?曾(céng)不事農桑。
我:指作者自己。曾不事農桑: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。曾:一直、從來。事:從事。農桑:農耕和蠶桑。
吏(lì)祿(lù)三百石(dàn),歲晏(yàn)有余糧,
吏祿三百石: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,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。石:古代容量單位,十斗為一石。吏祿:官吏的俸祿。歲晏:一年將盡的時候。晏,晚。
念此私自愧,盡日不能忘。
念此:想到這些。盡日:整天,終日。
參考資料:
1、陳友琴等白居易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8:15-17
2、吳大奎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:巴蜀書社,1991:113-116
3、于海娣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:中國華僑出版社,2010:358
4、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:長春出版社,2010:492-494
《觀刈麥》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地人民勞動艱苦、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,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.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,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。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(807),詩人三十六歲。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??h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、征收捐稅等事。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;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: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,內心十分慚愧。于是直抒其事,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全詩分四層,第一層四句,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。田家少閑月,五月人倍忙,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。這兩句總領全篇,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;夜來南風起,小麥覆隴黃,一派豐收景象,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??墒钦l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?
第二層八句,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。婆婆、兒媳婦擔著飯籃子,小孫兒提著水壺,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。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;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,而后做飯;小孫子跟著奶奶、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里。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下去的。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?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。力盡不知熱,但惜夏日長。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。他們臉對著大地,背對著藍天,下面如同籠蒸,上面如同火烤,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,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,因為這是虎口奪糧,時間必須抓緊呀!舍不得浪費。天氣如此之熱,白天又如此之長,而人們卻竭力苦干,就怕浪費一點時間,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。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,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。白居易的《賣炭翁》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,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,愿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。
笫三層八句,鏡頭轉向一個貧婦人,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,現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,這是比前述闔家忙于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。你看她的形象:左手抱著一個孩子,臂彎里掛著一個破竹筐,右手在那里撿人家落下的麥穗。這有多么累,而收獲又是多么少??!但有什么辦法呢?現在是收麥的時候,還有麥穗可撿,換個別的時候,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。而她們家在去年、前年,也是有地可種、有麥可收的人家呀,只是后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,把家產,土地都折變了,至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。第四層六句,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。
作品的題目叫《觀刈麥》,而畫面上實際出現的,除了刈麥者之外,卻還有一個拾麥者,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。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,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系。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;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?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,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的命運。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,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。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,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,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,自己問心有愧。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,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。
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夸張地、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。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,使之構成強烈對比。前者雖然苦、雖然累,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,至于后者,則完全是斷梗浮萍,朝不保夕了。兩個鏡頭所表現的場面、氣氛、形象、心理都很好。
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,感到慚愧,內心里久久不能平靜。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。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,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。白居易寫諷諭詩,目的是“唯歌生民病,愿得天子知”。在這首詩中,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,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,就是希望“天子”有所感悟,手法巧妙而委婉,可謂用心良苦。
參考資料:
1、賈文昭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83:853-854
tián
田
jiā
家
shǎo
少
xián
閑
yuè
月
,
,
wǔ
五
yuè
月
rén
人
bèi
倍
máng
忙
。
。
yè
夜
lái
來
nán
南
fēng
風
qǐ
起
,
,
xiǎo
小
mài
麥
fù
覆
lǒng
隴
huáng
黃
。
。
fù
婦
gū
姑
hé
荷
dān
簞
shí
食
,
,
tóng
童
zhì
稚
xié
攜
hú
壺
jiāng
漿
,
,
xiàng
相
suí
隨
xiǎng
餉
tián
田
qù
去
,
,
dīng
丁
zhuàng
壯
zài
在
nán
南
gāng
岡
。
。
zú
足
zhēng
蒸
shǔ
暑
tǔ
土
qì
氣
,
,
bèi
背
zhuó
灼
yán
炎
tiān
天
guāng
光
,
,
lì
力
jìn
盡
bú
不
zhī
知
rè
熱
,
,
dàn
但
xī
惜
xià
夏
rì
日
zhǎng
長
。
。
fù
復
yǒu
有
pín
貧
fù
婦
rén
人
,
,
bào
抱
zǐ
子
zài
在
qí
其
páng
旁
,
,
yòu
右
shǒu
手
bǐng
秉
yí
遺
suì
穗
,
,
zuǒ
左
bì
臂
xuán
懸
bì
敝
kuāng
筐
。
。
tīng
聽
qí
其
xiàng
相
gù
顧
yán
言
,
,
wén
聞
zhě
者
wéi
為
bēi
悲
shāng
傷
。
。
jiā
家
tián
田
shū
輸
shuì
稅
jìn
盡
,
,
shí
拾
cǐ
此
chōng
充
jī
饑
cháng
腸
。
。
jīn
今
wǒ
我
hé
何
gōng
功
dé
德
?
?
céng
曾
bú
不
shì
事
nóng
農
sāng
桑
。
。
lì
吏
lù
祿
sān
三
bǎi
百
shí
石
,
,
suì
歲
yàn
晏
yǒu
有
yú
余
liáng
糧
,
,
niàn
念
cǐ
此
sī
私
zì
自
kuì
愧
,
,
jìn
盡
rì
日
bú
不
néng
能
wàng
忘
。
。